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TIWA顧玉玲理事長演講:先來後到都要知道-新移民在台灣



20090330邀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顧玉玲理事長蒞臨本校演講。相關資訊請見左側連結:「課程論壇:人權與多元文化社會」。

地點:原住民民族學院簡報室B310

演講摘要

多元化的社會,國際化的社會,會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新移民」,台灣面對的新移民組成大多是來自東南亞鄰近國家,這些新移民來到台灣從事幫傭、看護、勞力工作,透過婚配關係來台者亦不在少數。面對到新移民所帶來的異文化的衝擊,我們的「無知」常常會被直接套用在這些異文化上面,卻忽略了文化本身的異質性。比如說,越南的傳統服裝是淺色(白色)質地相當薄的長裙,這樣的穿著如果搭配較深色的貼身衣物時,貼身衣物透過外衣會顯露得相當明顯。當越南女性在台灣展示他們的傳統文化的時候,台灣的女性立委跳出來振振有詞的說:「這是在物化女性,滿足男性的偷窺慾望!」;乍聽之下言之鑿鑿擲地有聲,殊不知這種穿著在越南國內是相當普遍也很自然的事情。

外籍配偶知多少?

台灣的外籍配偶以東南亞籍居多,在面對到這些外籍配偶時,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普遍存有負面思維與刻板印象。不斷的將外籍配偶污名化與妖魔化:一聽到跨國婚姻就想到這是個假結婚的騙局、外籍配偶的小孩都比較笨而且發展遲緩、影響人口素質(教育部次長甚至對台灣女性發表為何不多生一點的言論)、社經地位與教育水準低落、甚至有基因缺陷這種種族主義的歧視言論;再不然就是將外籍配偶無知化,但是在資訊不對等的跨國婚姻之下,不管對男女雙方都是不對等的。外籍配偶最討厭別人說她們是商品化的婚姻,她們擁有絕對的身體自主權與尋找出路的決策權,並不是將自己「賣」到台灣來;也不喜歡別人一直灌輸她們「要乖、要聽話」的論調。試想,我們會對一個在芝麻街或者是地球村任教的外國人(西方人)說這種話嗎?將外籍配偶污名化/妖魔化,再不然就是將外籍配偶塑造成很可惡或者很可憐:商品化的婚姻、都是假結婚的幌子、來台灣是為了錢;會被夫家虐待、沒有經濟能力只能仰人鼻息、缺乏社會網絡以致孤立無援。不斷的將外籍配偶的跨國婚姻導向金錢或者利益取向,使得外籍配偶長期在台灣受到歧視與不平等的對待。

聽眾提問:當面對到弱勢族群(例如說身心障礙者或新移民)時,常常在對話中 會過度小心,如此一來在雙方接觸相處的過程中會造成更大的壓力?

講者回應:這反映了相對條件較好的人要平等對到其他人是很難的(不論正面負 面),真正平等相處是不容易的,會很怕把弱勢族群「神聖化」,這逾 越了人與人之間的界線,這很難,也沒有標準答案。
反人口販運在台灣

行政院制定「防治人口販運行動」,跨部會的挪用預算,並且動員龐大人力進行「獵人頭」計畫,目的不是要防止非法的人口販運,而是只為了交給美國一張好看的「成績單」。嚴格且不合理的婚姻面談機制限制而且剝奪了新移民移住台灣的權利,面談與訪談機制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要關心新移民與保障新移民的權益,而是千方百計要找出兩造雙方回答的破綻,種種不合理的問題不只可笑,而且有侵犯隱私權的爭議;例如移民署面談的問題會問到:夫妻作愛後是誰先上廁所?妻子的婆家家庭成員、背景?如果有絲毫榫頭接不上便認定婚姻有疑慮,而剝奪結婚的權利。
這嚴格限制的「婚姻錄取率」不僅不合理也剝奪人權,更突顯了種族以及階級歧視,不斷強化落後國家的婚配關係都是假結婚的嫌疑犯等負面印象。國籍法與移民法都壓榨新移民在台灣的基本人權,國家機器可以以違反公序良俗或者以國家安全為由隨時遣返新移民,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相符的活動也被視為是非法的,這樣一來限制了新移民的工作權,可能造成經濟條件日益惡化,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台灣號稱民主進步的先進國家,但是對於新移民的態度卻是有種族與階級歧視的,尤其對東南亞國家的新移民更是有差別待遇。在限制和預防非法的人口販運從事不法勾當的同時,也剝奪了正當目的婚配或移入台灣的新移民的權益,不僅僅對新移民不公平,同時也是台灣人民的損失(婚姻、勞動等等)。新移民對社會絕對有正面的貢獻,例如:穩定的勞動生產、新興消費市場、豐富多元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