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2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許雅惠副教授蒞臨本校演講,講題為:「通往夢想之路:新移民婦女的就業與社會資本」。
相關資訊與講綱請參閱左側連結「課程論壇:新移民社會福利服務方案設計與評估」。
相關資訊與講綱請參閱左側連結「課程論壇:新移民社會福利服務方案設計與評估」。
演講摘要:
地點:原民院A137教室
1.介紹「育嬰留職津貼」
A.有三歲以上的小孩,夫妻雙方各可享有留職停薪六個月假期,領原薪水的六 成。
B.歐洲的社會政策取向強調家庭,歐洲的親子假是有規範的,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要特別性別的人才能請,有爸爸月或是媽媽月之分。
2.移民的時代,不管有沒有全球化,一直在移民,幾千年來,人類本來就一直在 遷移的歷史。
3.移民女性化
A.女性跨國移工。
B.因應經濟發展,雙薪家庭的出現,造成家庭結構轉變,需要更多的托育、家事服務。
C.移民多從事三低的工作,危險的、較沒有技術的、容易弄髒的、沒有意義的, 勞動市場的改變造成很多的移民。
D.1984年專門以移民、移工的專刊為主體的主要專刊,其議題就是為女性移民。
E.2005年聯合國的報告中其中一項就是移民女性化。
4.全球保母鍊,主要照顧者不是媽媽,而是保母,她們不是禁止不動的,一直在菲律賓及其他國家流轉,當中還是有階層化的。
5.因為本地產業外移,女性移民通常在移入國裡多從事較低階的工作,低薪、低技術、餐廳、家務等等工作。
6.跨國婚姻,很早就存在於全球,早期可以看到美國從俄羅斯、東歐去進口所謂的郵購新娘。最近這幾年在亞洲可以看到蓬勃發展,台灣人到日本去,韓國人到日本去,中國大陸的到日本去,在二十幾年前,後來是到台灣,現在是到韓國,因為韓國的經濟現在起來了,基本上可以看到,在日本、台灣、韓國還是一個接收國,越南、中國、菲律賓、南韓是輸出國。
7.夢想之路:女性移民動機
A.新移民女性通常是為了什麼夢想來到台灣。
B.「經濟」是主要誘因。
C.把女性移民的夢想放回其母國的社會脈絡,才有可能真正達到同理心。
D.對經濟、社會的貢獻,是大家所要去重視的。
E.在移民的研究裡面看到,是有階段性的,並不是永遠都這個樣子,所有的移民基本上都要靠一個移民的網絡把她接過來,接過來之後才慢慢的進入到一個接待社會內部比較複雜的社會裡面。信任成為很大的幫助,但是當中還是可以看到剝削、不平等,也看到一些不好的,負面的東西,人不親土親這東西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改變,可以慢慢思考到所謂的社會資本這個概念,資本可以用來去解釋她們的網絡變化還有她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變化、選擇的概念。
F.追求更好的生活與社會經濟地位是跨國婚姻的最大動機。
8.認同,早期的外籍新娘,官方改成外籍配偶,配偶對女人來講沒有主體性,學術界不是很滿意這個名字,現在有新移民女性的稱呼。
9.夢想與現實之間
A.生活與文化適應。
B.社會歧視與污名化。
c.婚姻本質的威脅:無法互相信任。
10.新移民女性問題現在在韓國逐漸產生。
11.服務過程真正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12.社會資本跟社會網絡是相通的,有網絡就有資本,過去工作經驗、人脈、教育程度等都是資本,資本可以轉化成有用的資本。
13.文化資本,例如: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語言、家庭,為文化資本,是其他人所沒有的。
14.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例如:找工作,大部份人找工作都是透過熟人介紹,而不是就服站,認識愈多人,社會網絡愈多,累積的社會資本也就愈多。
15.社會資本就像助燃劑。是一種加乘的效果,再次複製不平等。
16.一個人要擁有社會資本就要先擁有網絡,當中是有性別差異的,例如:生命中的貴人,女人是較少的,但是有很多手帕交,較沒有拓展網絡的機會。
17.創造社會資本,把網絡建構起來。
18.新移民家庭服務的瓶頸,例如:沒辦法高度參與等,對婚姻的不信任。
19.新移民女性在生活的面向,生活場域不同的發展,透過介入,協助把社會資本帶入方案。
20.Bourdieu認為社會資本是累積與動員。
21.社會資本→性別不平等關係,婚姻關係的位置、污名化。
22.透過切斷同鄉的連結來換取台灣人的認同,有些人希望被認可,文化學習。
23.增加經濟自主權與連結。
24.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
25.同鄉網絡可能只維持在初期,以切斷同鄉網絡換取家庭、社區的信任。
26.疑慮來自婚姻本質的不信任。
27.在就業過程中可增加很多人脈及能力。
28.在就業的過程去尋找社會資本(貴人)。
29.通往想之路就是就業、社會資本。
問題討論:
Q1:在富里鄉的外配想找工作,但當地又沒有什麼好的工作,都是洗碗工之類的,那有沒有什麼創意可以放在產業裡頭,然後開發比較好的工作給外配還有本地人,像在慈濟對面有賣盆栽,去看病人不是都要買盆栽,去working house又很貴,那位什麼不去做相關產業,現在店面也不是很貴,為什麼不去賣盆栽,工作也比較好一點,比起洗碗、打掃的工作,為什麼都沒有人可以去做呢?
A1:idea不錯,你要去提供他人力資本,在地資源還是要有在地人去掌握、開發才是最有辦法的。現在全世界對於女性的創業、就業、微型產業,如果把人送到大公司、跨國公司底下,只是人家的一個小棋子,好處都是資本家拿走了,基本上還是沒有辦法滾動你的社會資本,機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人與人的互動,自行創業、微型產業,這種有創意的東西,能夠帶動人生命本質的東西,我覺得是一個相當好的想法,一個方向。新移民他們有文化資本,食物酸酸甜甜的,是我們做不出來的,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資本。
Q2:剛剛老師有提到對新移民的稱呼,那有沒有對她們比較合適的稱呼?
A2:他們有自己內部票選出來的唯一名稱─南洋姐妹,那大陸得怎麼辦,我們盡量不要去命名,其實一個名字就像是標籤化,移工總比外勞好吧,某種程度,某種階段是可以的。
A.有三歲以上的小孩,夫妻雙方各可享有留職停薪六個月假期,領原薪水的六 成。
B.歐洲的社會政策取向強調家庭,歐洲的親子假是有規範的,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要特別性別的人才能請,有爸爸月或是媽媽月之分。
2.移民的時代,不管有沒有全球化,一直在移民,幾千年來,人類本來就一直在 遷移的歷史。
3.移民女性化
A.女性跨國移工。
B.因應經濟發展,雙薪家庭的出現,造成家庭結構轉變,需要更多的托育、家事服務。
C.移民多從事三低的工作,危險的、較沒有技術的、容易弄髒的、沒有意義的, 勞動市場的改變造成很多的移民。
D.1984年專門以移民、移工的專刊為主體的主要專刊,其議題就是為女性移民。
E.2005年聯合國的報告中其中一項就是移民女性化。
4.全球保母鍊,主要照顧者不是媽媽,而是保母,她們不是禁止不動的,一直在菲律賓及其他國家流轉,當中還是有階層化的。
5.因為本地產業外移,女性移民通常在移入國裡多從事較低階的工作,低薪、低技術、餐廳、家務等等工作。
6.跨國婚姻,很早就存在於全球,早期可以看到美國從俄羅斯、東歐去進口所謂的郵購新娘。最近這幾年在亞洲可以看到蓬勃發展,台灣人到日本去,韓國人到日本去,中國大陸的到日本去,在二十幾年前,後來是到台灣,現在是到韓國,因為韓國的經濟現在起來了,基本上可以看到,在日本、台灣、韓國還是一個接收國,越南、中國、菲律賓、南韓是輸出國。
7.夢想之路:女性移民動機
A.新移民女性通常是為了什麼夢想來到台灣。
B.「經濟」是主要誘因。
C.把女性移民的夢想放回其母國的社會脈絡,才有可能真正達到同理心。
D.對經濟、社會的貢獻,是大家所要去重視的。
E.在移民的研究裡面看到,是有階段性的,並不是永遠都這個樣子,所有的移民基本上都要靠一個移民的網絡把她接過來,接過來之後才慢慢的進入到一個接待社會內部比較複雜的社會裡面。信任成為很大的幫助,但是當中還是可以看到剝削、不平等,也看到一些不好的,負面的東西,人不親土親這東西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改變,可以慢慢思考到所謂的社會資本這個概念,資本可以用來去解釋她們的網絡變化還有她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變化、選擇的概念。
F.追求更好的生活與社會經濟地位是跨國婚姻的最大動機。
8.認同,早期的外籍新娘,官方改成外籍配偶,配偶對女人來講沒有主體性,學術界不是很滿意這個名字,現在有新移民女性的稱呼。
9.夢想與現實之間
A.生活與文化適應。
B.社會歧視與污名化。
c.婚姻本質的威脅:無法互相信任。
10.新移民女性問題現在在韓國逐漸產生。
11.服務過程真正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12.社會資本跟社會網絡是相通的,有網絡就有資本,過去工作經驗、人脈、教育程度等都是資本,資本可以轉化成有用的資本。
13.文化資本,例如: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語言、家庭,為文化資本,是其他人所沒有的。
14.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例如:找工作,大部份人找工作都是透過熟人介紹,而不是就服站,認識愈多人,社會網絡愈多,累積的社會資本也就愈多。
15.社會資本就像助燃劑。是一種加乘的效果,再次複製不平等。
16.一個人要擁有社會資本就要先擁有網絡,當中是有性別差異的,例如:生命中的貴人,女人是較少的,但是有很多手帕交,較沒有拓展網絡的機會。
17.創造社會資本,把網絡建構起來。
18.新移民家庭服務的瓶頸,例如:沒辦法高度參與等,對婚姻的不信任。
19.新移民女性在生活的面向,生活場域不同的發展,透過介入,協助把社會資本帶入方案。
20.Bourdieu認為社會資本是累積與動員。
21.社會資本→性別不平等關係,婚姻關係的位置、污名化。
22.透過切斷同鄉的連結來換取台灣人的認同,有些人希望被認可,文化學習。
23.增加經濟自主權與連結。
24.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
25.同鄉網絡可能只維持在初期,以切斷同鄉網絡換取家庭、社區的信任。
26.疑慮來自婚姻本質的不信任。
27.在就業過程中可增加很多人脈及能力。
28.在就業的過程去尋找社會資本(貴人)。
29.通往想之路就是就業、社會資本。
問題討論:
Q1:在富里鄉的外配想找工作,但當地又沒有什麼好的工作,都是洗碗工之類的,那有沒有什麼創意可以放在產業裡頭,然後開發比較好的工作給外配還有本地人,像在慈濟對面有賣盆栽,去看病人不是都要買盆栽,去working house又很貴,那位什麼不去做相關產業,現在店面也不是很貴,為什麼不去賣盆栽,工作也比較好一點,比起洗碗、打掃的工作,為什麼都沒有人可以去做呢?
A1:idea不錯,你要去提供他人力資本,在地資源還是要有在地人去掌握、開發才是最有辦法的。現在全世界對於女性的創業、就業、微型產業,如果把人送到大公司、跨國公司底下,只是人家的一個小棋子,好處都是資本家拿走了,基本上還是沒有辦法滾動你的社會資本,機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人與人的互動,自行創業、微型產業,這種有創意的東西,能夠帶動人生命本質的東西,我覺得是一個相當好的想法,一個方向。新移民他們有文化資本,食物酸酸甜甜的,是我們做不出來的,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資本。
Q2:剛剛老師有提到對新移民的稱呼,那有沒有對她們比較合適的稱呼?
A2:他們有自己內部票選出來的唯一名稱─南洋姐妹,那大陸得怎麼辦,我們盡量不要去命名,其實一個名字就像是標籤化,移工總比外勞好吧,某種程度,某種階段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