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越南媽媽、台灣囝仔:越裔婚姻移民在台灣



主講人:馮涵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時間:2010.12.25 下午2:00~4:00


地點: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A313教室


跨國化及日益便捷的科技帶來大量人口遷徙。當今全球約有兩億移動人口,南方之間的移動已與南往北移動一樣多、移民輸出國與接收國的界線日益模糊、女性移民之成長比男性快、亞洲境內的跨國移動亦日趨頻繁。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過去十餘年,台灣湧入十餘萬東南亞裔女性婚姻移民,其中以越裔為最大族群。她們多透過仲介、來自湄公河畔農村、教育程度不高、來台定居兩年內就成為母親。雖然她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習得新語言、新文化、以及新環境所賦予的多重角色,然而隨著「新台灣之子」進入教育體系,台灣社會對於這些「不同文不同種」的母親是否稱職充滿疑慮,她們承受著許多負面刻板印象。事實上,我們對這些跨國婚姻家庭的日常社會化欠缺第一手瞭解、並且從未正視這群新移民所帶來的文化與語言資產。


為了彌補這些空缺,我以民族誌取向進行長時程、跨國多點的田野工作,採納discursive practices approach,視文化認同為日常生活實作經驗中,不斷協商、重組與再現之過程。七個居住大台北地區的台越婚姻家庭參與本研究四年餘。由孩子兩歲多起,我開始系統性地參與觀察家庭中的日常親子互動。我學習越語與越南文化,並遠赴她們的越南娘家觀察並訪問。所有影音檔皆轉錄為包含聲調、語氣、動作之中文及越語逐字稿,將日常互動作脈絡化分析。我嘗試由她們的觀點來檢視階級、性別、族群未必權力對等之情況下,跨國移動女性在客居地所可能遭逢的文化傳承、語言使用、自我建構等議題,以及在最親密的親子關係中,如何展現她們的教養理念以及個人的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