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夏曉鵑教授演講: 多元文化公民身分的雙面刃


夏曉鵑教授
20081107族群所演講摘要

1.外資流動,跨國流動,世界風險造成全球化國族疆界模糊。公民身份本和國族相綁,文化和道德性質的同質性,全球化打破這樣的概念。如何面對,排他性(東亞),包容性(屬地主義,如加拿大)SOYSAL後國族公民身份,也就是沒有公民身份,人權取代公民身份。歐盟為例子。批評,人權為泛稱的普世價值。公民身份分淺薄的身份和厚實的身份。公民身份不重要人權重要。沒有ID的人不能投票。這對追求厚實公民身份是不利的。再地人認為只有享受權利沒有貢獻。這對移民者是不利的。公民身份不是只是證件。沒有公民身份是無法參與公共事務的。批評:政治參與的重要性(沒有權利沒有責任將導致更多歧視),僅是用於歐盟境內,國際公約的失能。大國不簽署人權保障。對人權的保障是無效的。
2.公民身份為自由與民主價值的試金石。檢驗自由民主最重要的指標。性別化的公民身份。如外配不被當成一個人,而是一個男人的附屬品。以當老婆和媽媽的身份取得權利。高度女性生殖化。不符合民主價值。
3.形式formal和實質substantial公民身份
實質積極參與的困難:語言不通,經濟壓力。
審議民主的荒謬性,可以開會的人是有錢有閒的人。被paid參與實質民主。裡頭有清楚的階級問題。台灣內部的階級。外來者的階級。政策制訂產生的影響,沒有當事人的參與。勞委會政策修訂的民間團體代表是企業家組成的聯誼會,以NGO形式參與政策制訂。哪些人被那進公民參與的制訂是有階級問題的。
4.KYMLICKA普世的價值,理想的公民身份是要同時照顧普世和區域地方的價值。陷阱,文化給本質化了,好像有某一種**文化。多元文化成為統治階級統治的形式。多元文化參與也是選擇性的,統治者選擇無害的代表參與多元文化,對統治權沒有威脅性。成為新的社會控制的機制。推廣不具威脅性的文化。
5.政治邊緣化。高度地方化的結果使得全國性的政策參與缺席。儘管參與也是參與小層面的東西。
6.掩飾種族主義和其他結構性不平等。小的施恩被用來合理化大的結構問題
7.強化少數族裔內部的不平等:性別;階級。文化差異內部事不要管(阿拉伯的面紗)。加拿大經驗。給母語書寫的一套移民政策說明。家庭中心內設多元文化聯絡員,類似學校社工。鼓勵移民家庭參與學校委員會,參與制訂教材與教法。問題,共同說法,以前這裡歧視華人,現在不會。但是素質不好不人不參加。積極參與成為公民參與的一環,沒素質的不參與。其中隱含階級問題,窮人無法參加。種族問題轉變成為階級問題。連華人都有這樣的說法。
8.NGOism被視為萬靈丹。掩飾了結構問題,成為統治者的左右手。成為新的社會控制,國家給資源的時候給那些沒有威脅性的NGO,NGO以某族群為代言,無法挑戰制度問題,節慶化了移民。
9.多重公民身份multiple Citizenship
打破國族疆界。打破單一族群與國家認同。主張全球治理機制。超國家跨國家的治理機制。國家必須展現更高意願行使全球責任並與他國合作。問題,如何做?各國放棄既有利益行使全球責任,如環境污染問題,多重公民身份和多元文化公民身份間的對立。看法是不盡然對立,無法空談,必須在既有的限制之下往前突進。敘事的策略。
10.”外籍新娘”揭露矛盾
婚姻移民,資本注意全球化與不平等發展。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處境。
10.移盟。移民運動的形成,2003成立,去年底修法通過,但仍有距離。爭取形式與實質公民身份。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的策略,如外籍移民的集會遊行權,家暴婦女的永久居留權。既有修辭的基進化。(多元文化主義,人權,民主)移民呢?母語泰國語?新移民女性的主體化,反對外配基金被用來更加污名化外籍配偶。反對聲音,浪費社會資源。公眾論述的轉化。改革法令制度。由姊妹們來述說對移民署法令的反對意見。移民主體的展現重現外籍配偶的政治參與力。移民大步向前爭人權(中國時報2005)翻轉了外配蒙面哭哭啼啼的形象。
11.移民主體化,結盟,改造公眾意識,改造政府作為。
12.台灣,沒有身份證就沒有基本權力。
13.媒體報導在97,98年轉向指稱外籍新娘素質差,在此之前指的是原住民,農村人口。
14.總結:公民身份的爭取必須與資本主義全球化議題連結。公民身份的物質基礎必須要考量。多元文化公民身份作為社會變革的策略而非目的。作為敘事的策略,顛覆血統論的取向。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策略。